星期日, 20 4 月, 2025
心事新知體能活動

醫 for Essential 心跳手錶有用冇用? 如何解讀每人不同

心跳手錶近年成為不少愛好運動人士的型格隨身物品,不少人非運動時也戴着,監測心跳甚至血壓,有些更聲稱可代替心電圖!到底這類小儀器只是裝飾品還是有實際功用?如何解讀它的監測結果?我們來問問心臟科專科梁國輝醫生。

心臟科專科梁國輝醫生表示,使用心跳手錶一類儀器前,首先須知道它們一般是用光學原理來監測心跳,「我們每一下心跳輸出,令血液流過,都會令皮膚的光學反射有少許分別,因此可利用這些分別測知心跳。但正因這原理,佩戴時需要緊貼皮膚,否則也可能影響監測結果。另外皮膚的狀況(例如太乾、患有皮膚病等)或環境中的光線,都可能對監測結果有影響。」

梁醫生以靜態心率、運動時最高心率、心率變異等三方面為例,簡單教大家如何解讀:

1. 靜態心率
「對於了解自己的心跳,現時一般覺得心跳手錶是有用的,由最基本的靜態心跳,也可反映出一些有用資料。」梁醫生說。

正常的心跳是每分鐘60至100,若靜態時心跳過慢,低於50便需要關注,低於40更有很大機會是病態,若有頭暈、易倦等病徵更應盡快諮詢醫生。相反若靜態時心跳過快,高於100便需要關注,高於120已有機會是病態,150至160以上並持續多於30秒更有很大機會是心律不正,應盡快諮詢醫生。

2. 運動時最高心率
運動時最高心率應多少才好?太慢會不會沒有強化心肺效果?太快又是否適合?

梁醫生解釋表示,以220減去年齡為最高心跳率(mhr),運動時達至最高心跳率的50至60%屬心臟安全區,大部分人包括心臟有輕微問題的人均適合;60至70%屬體重控制區,有減肥效果;70至80%屬帶氧運動區,有助提升心肺功能;80至90%屬缺氧運動區,一般只在訓練時用;而90%以上則一般都不建議。

以50歲為例,220-50=170,那麼運動時最高心率以85至102為安全區。

3. 心率變異
梁醫生表示,部分較新的心跳手錶會有「心率變異」這項顯示,「這個詞其實出於心電圖的分析,簡稱SDNN(Standard Deviation of Normal to Normal),即每兩下心跳之間的標準時間差距。這時間差距是很微細的,若有些人差距較小,便可能屬於不正常。但問題是,心跳手錶對於監測這微細的差距準確度是否足夠?測出了又應如何應用?這些都還不太清晰,所以建議目前無需對心跳手錶上這數字太認真。」

結論

近來有些心跳手錶,可同時量度血壓。「當我們知道了很多心跳、血壓的數據,是否一定是好事?有些人本身可能容易緊張、焦慮,不停看着心跳和血壓的變化,反而會對精神和生活帶來困擾。所以,心跳手錶是否需要用、幾時用、怎樣用,人人都不同,可先和醫生商量一下。」梁醫生說。

心跳手錶近年成為不少愛好運動人士的型格隨身物品(網上圖片)

心臟科專科梁國輝醫生表示,使用心跳手錶前應先了解它的原理。

運動時要注意最高心率呀(網上圖片)
資料來源:都市日報
發佈日期:2018-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