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28 醫 for Essential 調查揭心臟病人誤解 以為間中抽煙無大害
明日(9月29日)是「世界心臟日」,香港心臟專科學院每年都會呼籲大眾關注心臟健康,而今年世界心臟日的主題是「你我同心,全城護心」,鼓勵市民作出護心的承諾並付諸行動,而其中一個護心承諾便是「戒煙」,因為醫學界證實,煙草使用是引致心血管疾病的第二大原因。為了解市民對吸煙與心臟健康的認知,學院早前進行了一份問卷調查。結果發現有不少市民對吸煙的禍害以及戒煙存有誤解。
53歲的蔡先生為保險從業員,煙齡已有40年,有三高問題,2007年進行過「通波仔」手術,醫生發現他心臟血管栓塞已達99%,術後蔡先生沒有因病情而戒煙,曾有一段時間因覺得電子煙有助戒煙而轉吸電子煙,用後卻發覺無助戒煙,至2017年10月決定戒煙,以往因吸煙夜間不斷咳嗽而嚴重影響睡眠質素,戒煙後可以「瞓到大天光」,呼吸亦暢順得多,身體明顯較以前壯健。
勿忽視「三手煙」威脅
香港心臟專科學院於2018年8月份期間進行「吸煙與心臟健康調查」,邀請心臟病患者填寫問卷,發現不少受訪者對吸煙的禍害存有謬誤,近三成認為不在家人附近吸煙,便能減低家人受到吸煙的傷害。
香港心臟專科學院院長暨世界心臟日2018籌委會主席劉育港醫生指出,即使不在家人附近吸煙,亦不能忽視「三手煙」對家人健康的潛在威脅,因為煙草中的有害物質及尼古丁會依附在衣物、牆壁、家具等,長遠對身體造成威脅。此外,有一成多受訪者認為間中抽煙對身體無大害,劉醫生指出,即使是吸煙數量較少的人士,患心臟病的風險較非吸煙人士為高,一項研究指出,三十五至三十九歲的成年人每天抽一至四支煙,患冠心病風險比非吸煙者高出三倍。
誤以為戒煙增加體重
調查亦發現大眾對戒煙認知不足。逾半數受訪者認為長期吸煙對心血管的損害已經形成,戒煙只能避免增加損害,但風險不會減少,香港心臟專科學院義務司庫暨世界心臟日2018專責籌募委員會聯席主席梁達智醫生指出,不論煙齡多長,戒煙已可減低心臟病發的風險。
另外,近半數受訪者認為戒煙後體重會增加。梁醫生解釋,戒煙會令味覺及嗅覺得以調整,短期內可能增加食慾,但只要保持健康飲食模式及適當運動,便能維持正常體重。近年愈來愈多人吸食電子煙,梁醫生引用2018年研究指出,每天吸食電子煙增加心肌梗塞風險近一倍。研究亦發現,若同時吸食電子煙與傳統煙草,心肌梗塞風險會比正常人高出4.62倍。
你我同心,全城護心
及早管理風險因素是預防心臟病的關鍵,香港心臟專科學院主辦的「世界心臟日2018」以「你我同心,全城護心」為主題,透過一連串公眾教育活動,包括將於10月14日在跑馬地馬場舉行的心臟健康嘉年華及環球健步行,加強市民對心臟健康的認知。
資料來源:都市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