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20 4 月, 2025
冠心病心事新知心臟病

2018-09-18 醫 for Easy 55歲後女性心臟病關口 認住5組數字降風險

電視、電影中的心臟病人多數是大腹賈,但現實是很多心臟病人都屬女性,即使不煙不酒,人到中年心臟病風險也急增。有關注婦女健康的團體近日舉辦了名為「GoBlue Day」的活動,提醒女性注意心臟病風險,並請來三位心臟科專科醫生參與。

人到中年百病生,心臟病也不例外。心臟科專科醫生陳穎思分享,原來55歲是女性心臟病的關口。「55歲前,在雌激素的保護下,女性患心臟病的風險較男性低。但在55歲後,由於更年期令雌激素降低的關係,女性患心臟病的風險會上升。」陳穎思醫生又指出,現代女性生活壓力大,抑鬱及壓力會令動脈收窄,令血壓上升。

年輕女性最好戒煙

有研究指出,抑鬱症患者冠心病的風險會增加2至3倍!「年輕的女性也要留意,年過35又有吸煙習慣的女性,如同時服用避孕藥,患冠心病的風險會非常高!因此最好戒煙,或與醫生商量最安全合適的避孕方法。」

另一位講者中大榮譽臨牀助理教授、心臟科專科醫生鄒凱勳則指出,女性要留意與心臟病有關的5組數字。「包括BMI、血糖、膽固醇、血壓及腰圍,BMI要維持於18.5-23、腰圍32吋以下、空腹血糖5.6mmol/L以下、壞膽固醇2.6mmol/L以下及血壓120/80mmHg以下。」

鄒凱勳醫生同時分享,有一位54的女士,一向不煙不酒、只是有輕微高血壓, 但心絞痛十餘天後入院,發現壞膽固醇水平已達4.2mmol/L,3條心臟血管都有收窄,需進行通波仔手術。建議女士如發現心臟不適、或有不明冒冷汗、作嘔、單臂或雙臂痛、頭暈眼花、異常疲倦、頸部、下巴、臂膀、上背或腹部不適等心臟病徵狀,應及時求醫。

甜品是披著羊皮的狼

女性愛吃甜品,另一分享者港怡醫院心臟科名譽顧問醫生及心臟導管治療中心總監謝德新醫生,則分享小心美食中的反式脂肪陷阱。「眾所周知,壞膽固醇會阻塞血管,引致冠心病。以往都說動物脂肪及蛋黃是飲食中膽固醇的主要來源,大家可免則免。於是出現了由植物性油脂提煉的『反式脂肪』,看似善良,其實是披着羊皮的狼。」

謝德新醫生表示,反式脂肪不單會令壞膽固醇升高,更會令好膽固醇降低,雙重損害心臟。

「美國因心臟疾病而死的人當中,每年有3萬至10萬人可以歸因於食用反式脂肪。相對於從碳水化合物取得熱量,每增加2%的反式脂肪熱量攝取,冠心病風險就會增加1.94倍。如果每日攝取5克反式脂肪,心臟病發的發病機會率更增加25%!」謝德新醫生說,一般稱為「酥」的食物都含有反式脂肪,有些在便利店出售的糕點更曾被驗出每件含有2.9克反式脂肪,建議市民記得留意營養標籤。

患心臟病的女性不在少數,在職女性更要留意壓力對心臟的影響。(網上圖片)

(從左至右):謝德新醫生、陳穎思醫生、方健儀小姐、鄒凱勳醫生一同參與go blue 活動,分享女性心臟健康知識。

不少甜點含反式脂肪,平日要多留意營養標籤。(網上圖片)

資料來源:都市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