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20 4 月, 2025
中風心事新知心律不齊高血壓

2018-08-21 醫 for Excellent 導管手術治療「房顫」 七成病人可以痊癒

簡稱「房顫」的心房顫動,和中風關係密切,也會增加心臟衰竭的風險。心臟科專科鍾一翹醫生指出,房顫的治療方法有多種,其中以導管在局部麻醉下進行的微創介入手術,有七成房顫病人可以一年之內維持正常竇性心律。

鍾一翹醫生表示,若房顫能找到成因,例如由甲狀腺亢奮引起,有機會在控制甲狀腺亢奮後房顫也會消失,回復正常的竇性心律。但一般來說,房顫不易確定成因,治療方法主要有以下3大方向:

  1. 服食薄血藥預防中風。
  2. 控制心速。
  3. 維持竇性心律。

「醫生會考慮房顫病人的性別、年紀,有否糖尿病、高血壓、心臟衰竭,以前是否試過中風等,根據這些因素評估是否需要服薄血藥。一面以薄血藥預防中風,一面以藥物或其他方法去控制心速和復原竇性心律。」鍾醫生說。

針對不正常細胞治療

而復原竇性心律也有幾個方法,第一是藥物治療,希望藉藥物幫助維持竇性心律。除了藥物治療,針對房顫年期較短的病人,可以考慮使用電擊治療回復正常心律,病人接受麻醉後,醫生將電極貼於病人胸腔或胸部前後,然後利用對人體無害的電流,刺激心臟,令病人心臟回復竇性心律。但這方法的缺點是有部分病人在治療後只能維持一段時間的正常心跳,之後會重新出現心房顫動。

較新的治療方法則是導管介入手術,主要有「射頻消融術」和「冷凍球囊消融術」兩種。
「這是微創介入手術,在局部麻醉下,將導管從病人腹股溝引入心臟,然後以射頻或冷凍的方式,將心房顫動的問題解決。」鍾醫生表示。

原理是:有部分房顫是由於左心房和肺靜脈組織發出不正常電流所致,因此手術是集中目標在肺靜脈組織,利用「射頻消融術」或「冷凍球囊消融術」來消滅該處的不正常細胞,從而阻隔肺靜脈與心房的電流傳導,使心律回復正常。相比傳統射頻消融術,冷凍球囊消融術能減低對心臟組織的破壞,所以安全度較高,病人也較舒適。

導管介入屬根治性手術

以上的導管手術只需局部麻醉,由於是微創,無需開胸手術,病人可較快復元。最重要的是,有較高機會可根治心房顫動,約70%病人在手術後一年內可維持竇性心律。

但鍾醫生提醒,即使手術能夠回復正常竇性心律,仍未必可百分百消除房顫復發的威脅,所以為保險計,若果病人的中風風險較高,醫生一般都會建議手術後繼續服食薄血藥來預防中風,以策安全。

此外,由於約40%的房顫都是沒有症狀的,因此建議到了一定年齡例如50歲過後,不論有沒有症狀,都應接受身體檢查,包括一次簡單的心電圖,或以智能手機下載應用程式,在手機或附件上按上手指檢測心跳,但建議在進行前可先諮詢醫生,而應用程式檢測到的結果也應由醫生分析和評估,會較為準確。

最後,房顫許多時是隨年紀大、高血壓等出現,因此要預防房顫必須控制飲食,減少進食高鹽分、高糖分食物,並且好好控制血壓。

預防房顫必須控制飲食,減少進食高鹽分、高糖分食物。(網上圖片)

預防房顫必須控制飲食,減少進食高鹽分、高糖分食物。(網上圖片)

醫生會考慮房顫病人的性別、年紀等多種因素,評估是否需要服薄血藥。(網上圖片)

醫生會考慮房顫病人的性別、年紀等多種因素,評估是否需要服薄血藥。(網上圖片)

心臟科專科鍾一翹醫生表示,較新的治療房顫方法是導管手術。

資料來源:都市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