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20 4 月, 2025
健康飲食心事新知高血脂

2018-08-06 港式「三點三」危機 反式脂肪 增壞膽固醇堵塞血管

茶餐廳是香港人至愛,「三點三」來一件蛋撻、菠蘿油加奶茶,美味又夠地道。不過,這些港式下午茶除了蘊藏高糖、高鹽、高卡路里陷阱,更有「十惡不赦」的反式脂肪,會令體內的壞膽固醇上升,最後有機會誘發各種心腦血管疾病。

據心臟科專科醫生郭妙芳指出,香港人「三點三」最愛的酥皮蛋撻、菠蘿油、餐蛋麵、雞翼薯條甚至奶茶、咖啡中的植脂奶,原來全部也含有反式脂肪。「反式脂肪是經過處理的油,可以延長食品的保質期及令其更加美味。而且成本較低,故不少食品製造商也會於製作食物時加入反式脂肪,如急凍薄餅、蛋糕、餅乾、曲奇、油炸食物及雪糕等。反式脂肪不但會直接增加血液內的低密度膽固醇(LDL-C)含量,更會同時降低高密度膽固醇(HDL-C)水平,攝取過量更會增加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要避開反式脂肪,郭醫生建議市民可參看食物標籤,不過魔鬼永遠在細節,原來據香港食物安全中心的指引,每100g固體食物當中含有不超過0.3g反式脂肪就可標籤為0g,故揀選時除了要看數字也要認清成份,若標籤當中含有植物牛油、起酥油、氫化植物油、固體菜油等,很大機會也含有反式脂肪。另外,非預先包裝的食物如快餐店的炸雞、薯條、茶餐廳的公仔麵、油多等由於沒有營養標籤,難以估計當中的反式脂肪含量,還是少吃為妙。

膽固醇成粥樣斑塊阻血流

反式脂肪已被肯定是壞膽固醇的元凶之一,究竟膽固醇又對健康有多大影響?「壞膽固醇會沉積在血管內壁造成粥樣斑塊,若斑塊不穩定或受壓時隨時有破裂的可能,血小板便會聚集形成血栓,阻塞血管並誘發急性心肌梗塞或中風等,情況可以非常危急。」郭醫生續稱,除了年齡及遺傳是先天因素,其他決定膽固醇多寡的風險因素如肥胖、缺乏運動、不良飲食習慣等統統都屬可逆轉的範疇,建議有膽固醇問題的患者可先從日常生活做起,若飲食及運動未能湊效,可考慮以藥物治療。 「人體有近七成的膽固醇也是由肝臟自行合成,只有約三成是由食物當中攝取。針對有高心血管疾病風險的病人,壞膽固醇水平往往要降低五成或以上,故單靠飲食及運動確是較難達標。這類病人可考慮服用他汀類(Statins)藥物,它可以直接減少肝臟製造膽固醇,而且可穩定已形成的粥樣斑塊,減少破裂的危機。」不過,郭醫生補充,任何藥物也有機會出現副作用,他汀類的副作用包括輕微影響肝功能、肌肉酸痛或發炎等。

抑制劑減高劑量他汀副作用

郭醫生補充,他汀類的副作用並不常見,大多是出現於服用高劑量的患者身上。若出現副作用,又或是患者已服用最高劑量仍無法將膽固醇降至理想水平,醫生會考慮處方膽固醇吸收抑制劑解決問題。「膽固醇吸收抑制劑能減少小腸吸收食物當中的膽固醇,與他汀類一同服用,既能抑製肝臟製造膽固醇,又可截擊小腸對膽固醇的吸收,雙管齊下,患者自然更容易達到目標水平。不過, 膽固醇吸收抑制劑亦有它的副作用,包括輕微的腹痛、腹瀉、腸胃脹氣及感覺疲倦等,但並不常見,若患者有疑問可向主診醫生查詢。」 最後,郭醫生補充,香港人愛美食無可厚非,但並非要完全戒絕「三點三」,只是凡事也應適可而止,尤其是本身已有膽固醇問題或有高風險因素的患者更要加以控制,以免增加中風及患上各類心腦血管疾病的機會。

心臟科專科醫生 郭妙芳醫生

食物標籤上的「0g」未必是完全不含反式脂肪,市民揀選時要認清成份。

壞膽固醇會形成粥樣斑塊及向栓阻塞血管,引發各種心腦血管疾病。

資料來源:都市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