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20 4 月, 2025
中風冠心病心事新知心肌梗塞藥物相關高血脂

2018-04-09 醫 for Excellent 「降膽固醇針」研究鼓舞 減死亡風險近三成

近年本港高膽固醇的患者飆升至290萬,剛在美國發表的跨國大型研究首度證實,透過注射生物製劑降膽固醇,再配合傳統他汀類藥物,可有效減少心臟病患者復發、以至中風的危機,對於較高危的「高膽固醇一族」,其死亡風險更可大跌29%。參與研究的港大教授分析,新式針藥有助患者更快消耗膽固醇,且不會「誤中副車」。

今次大型研究在全球多國進行,合共有超過一萬八千名病人參加,當中17人來自香港,全部參加者曾於一年內出現急性心臟病發,屬於高風險患者。

負責研究的香港大學醫學院內科學系臨牀教授蕭頌華解釋:「高膽固醇和心臟病息息相關,這批病人的死亡率很高。例如剛心臟病發而未穩定的病人,大概有10%會最終未能出院;5至10%雖可出院但其後一年內死亡。如本身有長期病患如腎功能問題者,更有30%會於心臟病發後首年去世。上述研究希望證實新藥除了可令膽固醇下降,也可降低有關風險。」

使膽固醇更快被消耗

參與研究的心臟病人,除了繼續服用傳統他汀類藥物,再分為兩組,一組注射生物製劑「阿利人單抗」,另一組使用沒有藥性的安慰劑。蕭頌華教授指出,這款針劑用法簡單,兩星期注射一次,可專門對付體內一種名為「PCSK9」的蛋白,使膽固醇更快被消耗,比他汀類藥物更有效,且不會影響其他正常細胞。

經過平均2.8年的治療之後,結果發現,整體病人再次出現心臟病發、缺血性中風或死於冠心病的機會減低了15%。值得注意的是,對於「壞膽固醇(LDL-C)」水平達到2.6mmol/L的高危患者,其心腦血管病風險下跌24%,死亡風險更銳減29%。這次研究首次證明,非他汀類藥物與降低患者的各種原因引起的死亡率有關。

他汀「好但不夠好」

蕭教授說:「此次研究亦發現了這種生物製劑及他汀類藥物一同使用,可令一種增加心血管疾病復發風險的脂蛋白Lp(a)減少,這是單純用他汀類藥物做不到的。」

「他汀類藥物可將壞膽固醇降低約一半,但一些超高膽固醇的人士,如水平是6,降一半仍有3,好但不夠好,最好有其他藥。」

同時,亦有病人不適合服用他汀類藥物。「他汀類藥物是化學藥物,總會有誤中副車、帶來副作用的時候。它的副作用包括肌肉痛、疲倦及肝酵素高,此時新藥就可以幫助到這些耐受不了他汀類藥物的病人。」

蕭教授指出,這種生物製劑只針對壞膽固醇產生作用,因此沒有副作用問題。「如生物製劑配合他汀藥物,可將壞膽固醇再降50至60%,例如本身膽固醇水平為5至6,當雙管齊下,可把膽固醇水平降至1、甚至更低。」他不諱言,當壞膽固醇降至非常低的水平,連積聚在血管內的脂肪斑塊,都有機會慢慢縮小,故控制「壞膽」極之重要。

死過翻生乖乖服藥

「醫生曾經叫我食膽固醇藥,但我無食!」現年63歲的姚先生,五、六年前確診高血壓,每天須服用降血壓藥。至2015年,再發現壞膽固醇水平是3,當時醫生已建議他用藥,但他拒絕。短短三個月之後,他就出現急性心臟病發。

回首當時,要在瑪麗醫院緊急接受「通波仔」手術,姚先生猶有餘悸。「塞了兩條半血管,通到兩條,半條通不到……幾乎連命都無!」

走出鬼門關,姚先生不敢再輕待膽固醇問題,現在每天乖乖服藥,又勤做運動。主診醫生蕭頌華教授直言,姚先生的壞膽固醇水平已降至1,「控制得好好」。 

「降膽固醇針」可使膽固醇更快被消耗(網上圖片)

現年63歲的姚先生,從心臟病發邊沿走回來,現在每天乖乖服藥。

香港大學醫學院內科學系臨牀教授蕭頌華表示,高膽固醇和心臟病息息相關。

資料來源:都市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