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2-19 特稿:心臟去顫器救人 會所督導補多年遺憾 消防籲大商場人多場地添置
【明報專訊】助理會所督導楊志成(Anson)多年前目睹住客在會所焗桑拿期間心臟病失救,抱憾多年。他前年再遇客人打籃球後心臟病發,終憑「自動體外心臟去顫器」(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下稱AED)救回事主性命。消防處副救護總長沈國良表示,若心臟病發病人未能於送院前接受心肺復蘇等急救護理,每一分鐘的存活率會減少7%至10%,呼籲商場及機構添置AED以備不時之需。
10秒檢查 4次電擊
35歲的楊先生,前年在元朗Yoho Mid Town打籃球期間,甫坐下休息即心臟病發,「那時候眼前一黑,沒有意識」。他其後得知隊友曾為他急救,並通知球場管理員。
管理會所的助理督導Anson憶述,「當時在對講機中聽到有人求救」,於是立即拿着AED直奔現場,「因為公司有指引要拿AED,遇事時有可能派上用場」。
Anson到達後,看見事主面部變色及嘔吐, 懷疑心臟停止,用AED檢查了10秒,便示意馬上要電擊(去顫),「共4次,每次電擊過後,都要做心肺復蘇急救」。及至救護車到場,事主送院後終保住性命。
當年客人失救 自覺失敗
事主楊先生現已痊癒,並已婚及誕下一女,上月在Anson獲嘉許禮中再次碰面,兩人已成摯友。Anson稱,多年前曾有會所客人在焗桑拿期間心臟病發失救,令他自覺「失敗一次」,並告誡自己以後遇事須保持鎮定,終在是次意外中救回楊先生。
每遲1分鐘 存活率減一成
消防處副救護總長沈國良表示,AED並非起死回生的工具,然而可輔助急救,若病人送院之前未有做任何急救,每一分鐘的存活率便會減少7%至10%。
對於現時本港AED機並未完全普及 (見表),沈國良不作評論,但呼籲各大型商場、人流較多的建築物管理公司添置有關設備。
明報記者 李以莊
資料來源: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