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分一需移植病人等不及心臟離世 港大醫學院副教授:應及早向家人解釋捐器官意願
很多危疾隨着醫學進步已有治療方法,但對器官衰竭患者而言,器官移植仍是延續生命的唯一希望,如末期心肺病人可選擇器官移植為治療方案。惟港大醫學院外科學系名譽臨牀副教授區永谷表示,20多年來仍有約四分一等候心臟移植的病人,因等不及合適心臟而死,呼籲有意捐器官市民及早向家人解釋意願,以免「簽咗都無得捐」。
區永谷出席一個器官移植講座時指,本港首宗心臟移植手術在1992年進行,至今已分別完成了191宗心臟移植及60宗肺部移植手術,但多年來,輪候移植的病人數量愈來愈多,但捐贈者的數字未見上升。區永谷引述1992年至2017年評估心臟移植的病人數據指,313名適合心臟移植的病人當中,77人輪候期間死亡,即平均約25%病人在等候合適心臟時離世。
區永谷指本港有不少人簽署器官捐贈,但因思想文化、家人反對等原因,令實際捐贈的人數不多,而本港現時心肺移植的技術很成熟,當中45%心臟移植病人存活長達40年,存活達10年的亦有66%;據美國器官移植數據庫資料,其心臟移植病人的10年存活率為48%,較香港低。區鼓勵市民支持器官捐贈,特別是生前向家人解釋其意願,減少離世後發生「簽咗都無得捐」的情況。

資料來源:明報
發佈日期:2017-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