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05 【澳洲救護日誌】我正急救的這位病人,心臟停頓但清醒
從事醫護工作好一陣子,發現很多事情也無法用常理去解釋。近日,我又處理了一個充滿「問號」的個案。
病人是一名健康的 54 歲女士,有運動的習慣。報稱日前踏單車時感到胸口劇痛及暈眩,回家休息後徵狀消除。翌日早上再次外出踏單車,但胸口的不適加劇,還擴散到左手。她因擔心自己患上中風而立刻致電友人,並要求對方送她和單車回家。病人回家沐浴更衣後,才召喚救護車。
「If a patient look sick,he is sick」
這句話是醫護人員的其中一個黃金定律
病人的容貌,能讓我們快速分辨其危急程度。眼前女士臉容灰白,身穿的裇衫因嚴重冒汗而濕透,沙發上有明顯水跡……墨爾本時值冬天,只有攝氏數度的氣溫,病人沒可能是熱得發汗。冒汗其實是身體嚴重不適所引起的生理反應,裝病的人是扮不了的。眼前這病人,無疑是我近期處理過的病人中最嚴重的一位。
她喘著氣去告訴我病史和病徵,我同步為其作出檢查。我還沒有進行心電圖檢測,已跟她說:
「我頗肯定你不是中風,但卻很可能是心臟病發。」
忽然一陣「不協調感」湧上心頭,總覺得有些甚麼會發生。我叫同伴替我為病人檢查心電圖,並把心電圖貼傳給同伴,自己則踏後一步看清病人。眼看同伴不斷為病人抹去胸口的汗水,卻未能把心電圖電極貼於其胸口……我終於知道是甚麼使我覺得不對勁,這病人很可能會隨時於我眼前心臟停頓!
我拿起通訊器要求進階的支援,同時給予病人口服的心臟藥物和藥貼。看著同伴仍埋頭苦幹的以膠紙固定心電圖貼,我為病人進行「種豆」,好讓我能直接透過靜脈注射去給予病人瑪啡作止痛。當我完成程序之時,同伴也為病人檢測了一張心電圖。心電圖上的波形,顯示著大範圍的嚴重心肌栓塞……
我指示同伴立刻把心電圖傳送往最近的心臟科醫院,通知醫院啟動心臟導管手術室及戒備。期望病人到達醫院時,能繞過急症室並直接前往手術室進行「通波仔」手術。這程序能減低延誤,增加病人生存率及直接改善日後的復原。
「嘟嘟嘟……」心電圖監測的警號響起。病人失去意識,心電圖屏幕顯示著病人的心臟正在顫動。我最擔心的場面出現了,病人的心臟不再跳動...我本能的跨於病人胸前作按壓,同伴有默契地立刻為病人胸前上電擊片。病人忽然睜開眼睛,不發一言的瞪著我。她的眼睛,彷彿是跟隨著正進行心外壓的我郁動。我回頭檢查心電圖顯示屏,病人根本沒有可能是清醒。毛骨悚然的感覺忽然湧上心頭……
「Stand Clear!」
同伴大叫
病人接受電擊時只是閉著雙眼,雙手輕微抽搐,並沒有如電視肥皂劇般彈上半空。我再次跨騎在病人胸口作按壓,同伴則以通訊器匯報情況及要求更多支援。這時我又見到病人張開眼瞪著我,我又看了看心電圖顯示屏去確認其心臟停頓的程況。忽然,我感到有一隻冷冷的手嘗試把我推開。
我在跟死神搏鬥,是誰在這不合適的時間搗亂惡作劇!?我生氣地回頭一看,竟然是我眼前這位已經沒有心跳,經已臨床死亡的病人在掙扎……同伴完成匯報後回到,也被她看到的嚇呆了。
面對心臟停頓的病人,我們一般是給予「強心針」注射,但這次卻例外。我持續進行心外壓,並指示同伴先注射藥物去鎮靜眼前這位「死者」,然後才給予「強心針」。畢竟,她的掙扎使我們未能有效進行搶救。置之死地而後生,大概便是形容這情況。
「Stand Clear!」
我們又為病人進行了另一次電擊
這時病人的心跳也回復過來。增援的進階救護員到場時,病人已完全回復清醒,甚至為剛才的掙扎行為道歉。她還幽默的說:
「我剛才見到一個年輕的救護員騎於我身上。我一向也覺得你們的制服很吸引,但剛才你騎於我胸前的方式,卻不是我期待的那情況……所以便不自控的反抗……真的不好意思,謝謝您們剛才救了我。」
前往醫院的 15 分鐘路程間,進階救護員給予病人注射了額外的「通血管藥」。最後,病人有驚無險的抵達心臟導管手術室接受「通波仔」手術,三天後出院回家。
其實清醒的心臟停頓情況,絕對能夠用科學去解釋。這些個案,普遍也是於心臟停頓的一刻,旁人立刻進行心外壓去維持其腦部血液循環。因為腦細胞還未受損,和仍維持著部份血液供應,病人仍能勉強保持半清醒狀態。這類個案多半於院前發生,沒有太多的醫學數據支持,所以醫生總當它只是「都市傳說」。
讓我解釋不到的,也不是為何病人誤以為自己患上中風,而非心臟病突發。始終,病人就是沒有專業的醫療知識。如果每位病人能自行斷症,社會便不需要任何醫護人員了。只是...病人明知中風是可致命的嚴重情況,為甚麼仍決定先召喚友人去安頓好自己的單車,回家洗澡更衣後才召喚救護車呢?
時間就是生命!心臟病和中風也是非常「時間性」的致命疾病,每一秒鐘的延誤也能對病況做成差天共地的分別呢!
資料來源:香港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