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20 4 月, 2025
中風吸煙心事新知心臟病飲酒高血壓

2017-05-24 醫 for Effective 隱形殺手攻心腦腎 10招有效控制血壓

高血壓近年有年輕化趨勢,更有「隱形殺手」之稱,很多時沒明顯症狀,假如控制不善,會破壞身體血管和主要器官,引致心臟病、中風及腎衰竭等嚴重併發症。有家庭醫生提醒,持續出現血壓偏高,必須盡早求診。早期患者可嘗試透過調節飲食、生活習慣改善;若情況嚴重或身體器官已受到破壞,就要及早用藥控制。

今年40歲的Albert(化名),上月無意中量到血壓過高(146/92mmHg),到診所求診。Albert自言健康一向正常,只是偶爾會因為壓力大、工作忙和睡眠不足而出現頭暈頭痛。經初步診斷,醫生建議他先採用非藥物治療,包括戒掉煙酒、維持健康飲食和多做運動。還要每天早晚量度血壓,如果持續高企,就要盡快覆診和安排進一步檢查。

常見的嚴重併發症

家庭醫生張國威表示,成年人的理想血壓水平是120/80mmHg,假如上壓介乎120-139mmHg、下壓介乎80- 90 mmHg,屬前期高血壓;持續高於140/90mmHg可確診為高血壓。「高血壓雖然普遍,不過由於大多數患者都無症狀,很多人患病多年亦不自知,令血管持續受到破壞,繼而影響身體器官組織。嚴重可引致冠心病、心臟衰竭、中風、視網膜血管病變及腎衰竭等。假如患者同時有高血糖、高膽固醇、肥胖或心腦血管疾病的家族史等高危因素,出現嚴重併發症的風險會更高。」

高血壓後果嚴重,但如能在早期,即血壓輕微上升時及早發現,仍有機會透過改變生活模式有效控制。

「一般來說,確診前期高血壓的患者,醫生會建議一些非藥物的治療,例如戒口、減少鹽分吸收、多運動、減重和自我監察等。但假如血壓持續比正常水平高出20/10mmHg以上,就需要進一步檢查,包括驗血和小便蛋白尿水平,糖尿病人士亦須檢查微蛋白尿水平,以測試腎功能;以及照X光片和心電圖,以觀察心肌有否增厚及心臟有否受損等。如驗出器官有受損的情況,會因應病情處方降血壓藥,以防器官繼續受到破壞。」張醫生說。

35歲慎防繼發性高血壓

張醫生補充,高血壓可分為「原發性」及「繼發性」兩種。前者是隨年紀增長出現,佔整體患者95%以上;後者是由其他疾病引致。

「譬如腎病、腎上腺瘤或睡眠窒息症等都會導致血壓高,當病源改善了,血壓就可以回落到正常水平。所以如果年齡在35歲以下、患有嚴重高血壓(160/95mmHg以上),就要特別留意,或有需要作進一步檢查,確定病因。」

預防及控制高血壓10招

  1. 減少脂肪和鹽分攝取,每日進食5份蔬菜、水果,特別是鉀含量高的蔬果,例如香蕉、綠葉的蔬菜等均有助改善血壓。
  2. 一星期最少五次,每日做30分鐘的中度運動,例如緩步跑、踩單車及游水等。
  3. 控制體重,肥胖人士只要降低5至10%體重,有助改善血壓。
  4. 保持充足睡眠,有研究發現睡覺時間少於5、6小時會影響血壓。
  5. 壓力大、精神緊張會引致血壓飊升,應盡量保持心情輕鬆。
  6. 不吸煙。
  7. 不飲酒。
  8. 咖啡、濃茶含有咖啡因,會刺激血壓,少飲為妙。
  9. 患有睡眠窒息症會引致血液缺氧,令血壓上升,應盡早診治。
  10. 找一個自己信賴的醫生為你定期跟進和監察血壓情況。

 

張國威醫生
家庭醫生

▲每10個首次心臟病發或中風的病人當中,分別有7個及8個患有高血壓,亦有四分一的洗腎病人,因血壓控制欠理想,導致腎衰竭。(網上圖片)

▲高血壓患者應一星期最少五次,每日做30分鐘的中度運動,例如緩步跑。(網上圖片)

▲量血壓不可以一次作準,最好在不同場合不同時間量度,如持續偏高才可確診為血壓高。(網上圖片)

資料來源:都市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