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6 醫 for Early 膽固醇邊緣易忽略 新研究建議早服藥
(2016年8月16日 都市日報)
心臟病及中風均屬本港四大殺手,而高膽固醇是其中一個主因。有心臟科醫生指出,心臟病及中風患者並非每個都高膽固醇,其中不少只屬「邊緣人」,但一項最新大型研究顯示:膽固醇「邊緣人」及早接受治療,可有效降低心腦血管病風險達40%。
67歲的陳先生,兩年前看醫生,驗出有高血壓和高膽固醇。由於他父親也是死於和高血壓相關的心臟病,因此,他兩年來都把注意力放在降血壓上,只靠飲食節制來控制膽固醇。
現時他發覺錯了—單靠調節飲食,兩年來控制膽固醇的效果並不理想,而他的膽固醇水平是5.3mmol/L,高於「理想」,但又低於「危險」,即屬於「邊緣人」。醫生告訴陳先生,邊緣人其實隱藏着許多心腦血管病的危機,因此他現在開始考慮服藥降膽固醇,以降低患心腦血管病的風險。
強效他汀藥有效護心
心臟科專科梁達智醫生表示:「其實,膽固醇不論屬邊緣或危險水平,患者也不會出現明顯的徵狀,當患者出現明顯的病徵時,即表示併發症已出現,這時心腦血管可能已經受到嚴重的破壞。所以膽固醇邊緣絕對是一個需要關注的問題。」
根據2016年4月的最新大型研究HOPE-3(有超過12,000人參與,當中近半是亞洲患者)結果顯示,膽固醇「邊緣人」及早接受藥物治療,有助達到理想的血壓及膽固醇水平,更能有效降低多種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見表)。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醫學及營養科學學系教授Prof. Lawrence A. Leiter表示:「這次研究的結果相當鼓舞,並證實強效他汀類藥物可有效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達致保護心臟的功效,故此膽固醇及患有高心臟病風險的『邊緣人』應盡快接受治療。」
直接截擊製造源頭
梁達智醫生解釋:醫學研究顯示,膽固醇「邊緣人」只要把體內膽固醇水平降低1mmol/L,患心腦血管病的風險便能減少20%。但要控制膽固醇於理想水平,單單透過減少進食高脂食物,可能未如理想,因為體內七成的膽固醇是由肝臟製造,僅三成是從食物中攝取。要降低膽固醇水平,最有效的方法是直接截擊肝臟製造膽固醇的源頭。
「目前,口服藥物是治療高膽固醇最直接的方法,而強效他汀類藥物,如瑞舒伐他汀,能減少血管發炎的情況並降低患上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有助維持心腦血管健康。」梁醫生說。
根據最新研究,「邊緣人」及早接受藥物治療,能有效降低以下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
- 整體因心血管疾病、心肌梗塞、中風而死亡的風險下降29%
- 接受心血管手術風險下降41%
- 中風風險下降44%
- 心肌梗塞風險下降45%
- 心臟衰竭風險下降45%
- 復甦性的心搏停止風險下降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