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01 醫 for Early 香港金融業工時長 患心血管病風險增
自1960年起,心血管病一直是本港第三號殺手,從事金融、保險及銀行業等人員更是患心血管疾病高危的族群之一。內分泌及糖尿病科專科醫生唐俊業綜合多份本地及國際研究,發現香港的金融從業員具多項患上心血管病的因素,例如全球最高的工作時數、「24小時隨時On Call」及職業倦怠的高比率等。增加心臟病發及患其他心血管疾病風險。
根據政府統計處數字,本港從事金融業、保險業、銀行業的人士合共有25萬8千人,但本地和國際數據反映以上行業有三大心血管疾病風險因素,包括:1)超長工時、日夜顛倒、2)工作環境「刺激」、壓力大及3)不良飲食習慣,而香港每星期平均工作時數為50.11小時,為全球之冠。唐醫生更表示,普遍而言,從業員5時下班可說是絕無機會。
24小時on call比率高
根據eFinanceCareers所發表的報告,有14%香港受訪的金融及銀行從業員每星期工作60小時以上,遠遠超越澳洲的6%及新加坡的10%。另外,有43%的香港受訪者每天24小時都可以讓同事或客人聯絡到,比澳洲的37%高。唐醫生又說,每星期工作時數超過55小時的受訪者,比起每星期工作35-40小時的受訪者,中風的風險約高出33%,而患冠狀動脈心臟疾病風險則高出13%。
有50多歲的男病人,本身患有二型糖尿家族病史,治療近8年,用上多種藥物控制血壓、血糖,「數字」只是僅僅達標。唐醫生在追問下發現,該名男病人與許多金融從業員一樣,需24小時貼近英國、美國及香港市況,並在短時間內作出收購買賣等決定,導致精神壓力持續緊張、食無定時,每日花上極多時間處理問題,電郵響個不停,睡眠亦不能熟睡。
男性不良飲食習慣較多
唐醫生指出,有外國調查發現,男性的不良飲食習慣情況較女性多,以40至49歲的組別為例,男性因心血管病死亡風險比女性高4倍,但他表示,女士踏入更年期收經後,身形開始轉為蘋果形,中央肥胖會增加患上冠心病的風險。
為了及早發現自己患有心血管疾病,唐醫生提醒市民應該留意自己是否同時出現以下症狀:心絞痛、胸痛、呼吸急促、心悸、心跳加快、暈眩、噁心、冒汗,如果出現應盡快求醫。另外,應該留意有否「三高」、中風以至其他心腦血管疾病的家族病史,若出現可疑狀況,須及早求診。
40歲後應定期檢查
他又說,要留意自己的腰圍有否超標(男士35吋、女士32吋以上)、血壓及血糖指數,如果發現有以上風險,應全面進行身體檢查,例如空腹血糖、膽固醇、尿蛋白及心臟科檢查,40歲過後更加要定期做身體檢查,家中更應存放血壓計,定期檢查血壓。
唐醫生說,量度中央肥胖不應以體重或BMI作指標,因為數字無法得知實際腹部脂肪的情況,如果腰圍的數字大於身高的一半,就有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他又建議,做運動因人而異,飯後急步走15分鐘對身體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