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7-31 心臟隱疾「房顫」嚴重可致中風 70%長者未聽過
心房顫動(房顫)是心跳突然加快及變得紊亂而成的隱患,近70%患者病發時無其他心臟病病徵;但一旦病發,往往會引發心臟衰竭甚至中風。一項調查發現,有70%長者市民仍然沒有聽過房顫。有醫生認為,若房顫患者能及早被發現,並服用薄血藥控制病情,中風機會可以大減66%,建議市民除了預防肥胖、高血壓等高危因素外,也可以透過智能手機應用程式監察心跳,以助求診時輔助醫生診斷。
根據港大去年一項心房顫動普查計劃數字,本港現時有近7萬名房顫患者,佔人口約1%;而每年本港的1.2萬宗中風新症中,近25%與房顫有關。心臟專科學院於6月中旬,以電話訪問810名18歲以上市民,發現僅得36%人士聽過房顫;長者群組中,有70%人不知道何謂房顫。
香港心臟專科學院院長李樹堅表示,一般的房顫由心房組織突然發大、纖維化,或左心房出現病灶引起,患者心跳會加快及紊亂、心絞痛、暈眩等,嚴重可致中風;但亦有個案沒有出現任何病徵。常見的高危因素為年紀老邁、有心臟病史、高血壓和肥胖等。
港大醫學院內科學系臨床教授蕭頌華表示,由於房顫難以察覺,故市民除了盡量避免肥胖、高血壓等高危因素外,亦可以考慮佩戴坊間一些具偵測心跳功能的智能手錶或手帶,以便日常自我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