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1-13 調查發現:逾40歲半數人血管”未老先衰”
(2016年01月13日 香港新聞網)
2016年01月13日 14:51 稿件来源:香港《大公報》
香港新聞網1月13日電 據香港《大公報》報道,心臟病是本港第三號殺手。一項調查發現,受訪40歲以上人士中,半數人的血管“未老先衰”,較實際年齡超出六歲。在40至49歲組別人士中,三成人的血管更“超齡十年或以上”。有心臟專科醫生表示,血管老化與心臟病關係密切,呼籲市民及早正視。
現年52歲的李先生,2004年時一次運動後,突感頭暈、視線模糊、手腳冰冷,送院後確診患上急性心臟病,需接受手術。他其後檢查發現血管竟然“超齡20歲”,直言那一刻感到不可置信。他稱一向有做運動,從不覺得身體差,懷疑血管未老先衰與工作壓力大、經常吃快餐、睡眠不足等生活習慣有關。
健康團體“關心您的心”於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期間,為747名40歲以上人士進行“血管硬度及血管年齡”研究,透過計算脈搏跳動及血液流動速度,分析血管硬度及年齡。結果發現,近五成參與者的血管年齡較實際年齡超出六歲,而160位介乎40至49歲的“黃金年齡”組別參與者,近半數人的血管有超齡情況,其中46人被驗出“超齡十年或以上”。調查同時發現,非三高(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及非吸菸人士中,逾四成人亦較實際年齡“超齡五歲”,反映血管老化與港人息息相關。
香港心臟專科學院義務司庫陳藝賢稱,隨?年齡增長,不良生活習慣如高脂飲食,會導致血管失去柔韌度及彈性,逐漸硬化,中風或心肌梗塞風險隨之大增。他指出本港情況有年輕化趨勢,呼籲市民每週進行最少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以及定期檢查身體。
註冊營養師林思為建議,港人應改變多吃紅肉少蔬果的飲食習慣,多食含不飽和脂肪酸食物,例如深海魚及堅果等,有助減低血管硬化或超齡的風險。
【編輯:黎群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