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2-24 歡慶佳節 慎引健康風險
(星島)2010年12月24日 星期五 06:30
(星島日報報道) 明日(12月25日)就是普世歡騰的聖誕節,大多數市民都會抽空熱烈慶祝一番。但據專家表示,在慶祝節日的同時,由於生活習慣與環境的改變,其實往往暗藏健康風險。家中不論老、中、幼,均需小心提防,以免樂極生患,一起健康同度佳節。
長者心臟負荷提升
心臟科醫生李沛然(上圖)表示,因受冬天生活習慣影響,中風和心臟病的病發比率,會較夏天為高,當中又以長者風險最高。這主要與節日前後,多個高危因素同時產生所致。首先,自天氣轉冷以來,長者運動量相應減少,而進食分量卻增多,部分人更會以肥肉、內臟等高脂食物進補,加重心血管的負擔,令血管更易受阻。其次,長者嗜吃鹽分較高的食物,加上受低溫影響血管收縮,同樣易令血壓上升,增加心臟負擔。
另外,部分長者喜愛於節日麻將耍樂,活動本有助靈活腦筋,但如時間過長,持續不變的坐姿加上長者本身血管健康欠佳,即易令形成靜脈血栓。如血塊突然積聚變大,或情緒起落波動過巨,嚴重者有機會演變為中風。
壯年飲食易引痛風
風濕科醫生郭文亮(上圖)表示,近年痛風有年輕化趨勢,很多三十至四十歲的壯年人都受痛風影響。痛風是因體內尿酸濃度過高,形成結晶並積聚於關節致 痛,而大量進食高嘌呤食物,即為禍首。「青壯年人多應酬交際,又自以為健康而對飲食百無禁忌,節日前後,自助餐、火鍋聚餐不斷,生蠔、青口、帶子、紅肉 類、菇類和動物內臟等,均為高嘌呤食物,吃後尿酸濃度會大幅增加,如再飲用酒精則風險更高。」
酒精進入人體後會產生酸性物質,會影響腎功能而減慢排走尿酸速度。不論紅酒、白酒、烈酒均為高嘌呤飲品,大麥啤酒則嘌呤含量更高。所以每逢大節過後,都會較易激發急性痛風徵狀。建議每年定期檢查,了解自身尿酸濃度,是否高於7mg/dl的高尿酸警戒線。
孩童家居安全警號
兒科醫生張傑(上圖)指出,聖誕期間由於家中增添不少新裝飾,加上受喜慶氣氛影響,父母或子女的危機意識都會相應降低,故更應提防家居意外的發生。如 最常見的就是兒童被家中的聖誕樹或裝飾絆倒而跌傷。其次閃亮的燈飾擺設,會刺激年幼的子女觸摸,增觸電機會。至於聖誕節常用的白色泡沫或彩色噴膠,均為易燃物且含大量化合物,須提防子女誤食。
另在家中舉行聖誕聯歡活動時,人流聚集亦會令幼童在成人間穿梭跑跳,也容易撞傷、扭傷,甚至被熱飲燙傷。最後,因兒童接觸果汁、甜食、凍飲機會增加,飲食過量也易造成腸胃不適。另外,兒童抵抗力弱,生冷食物如魚生、生蠔等應慎食,免致腸胃炎。
家長過節勿鬆懈
1. 建議家長在節日期間,應加倍留心子女的安全,將他們的活動範圍保持在視線之內。
2. 家長應將家中的刀具利器、清潔 劑等,存放於兒童接觸不到的地方。
3. 盡量將家中執拾整齊,騰出更多活動空間,並將家中廚房門加上鎖,避免年幼子女擅進。
4. 選購聖誕飾物時,須注意其安全性,燈飾最好以乾電池代替濕電設計。
減尿酸首重低嘌呤
1. 減少攝取高嘌呤食物,如海產、紅肉,老火湯、動物內臟等,其次飲酒也應適可而止。
2. 每日飲用最少八杯清水,足夠水分有助腎臟更易排走尿酸,避免尿酸於體內囤積。
3. 腎病、糖尿病 等症失控,或服用某些藥物,均可增尿酸,必須控制好病情,需要時諮詢醫生轉藥。
4. 痛風患者多有肥胖問題,建議將體重控制於BMI 18.5至22.9的水平,有助減輕病情。
護心攻略防病發
1. 長者應於健康狀況許可及溫暖的環境下,保持足夠的運動量,如每日中午於公園慢跑三十分鐘。
2. 保持飲食平衡,避免高脂肪和高鹽分的飲食,同時每日進食三分蔬果,吸收足夠的纖維質。
3. 麻將耍樂時應穿鬆身衣物,並每隔十五分鐘起身伸腳變換坐姿,減少血塊積聚機會。
4. 長者如出現心絞劇痛、胸悶、呼吸困難,可能是心臟病發先兆,應即時報警送院求助。
■不少聖誕裝飾均暗藏危機,家長應該細心選擇。
■火鍋、聚餐時常喝大量啤酒,會令痛風病發造成全身疼痛。
■長者麻將耍樂,忌久坐和過度興奮,易對心臟造成嚴重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