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20 4 月, 2025
中風心事新知心律不齊藥物相關

2009-10-30 新薄血丸防中風

(星島)2009年10月30日
(星島報導)
心臟問題是都市人常面對的健康風險,單是2008年統計數字顯示,本港平均每天有十八點五人因心臟病發去世,而本港人口約有百分之一患有心房顫動。嚴重心房顫動患者,須因應病情服食不同數量的抗凝血藥物(薄血丸)預防中風,過多或過少均可致副作用。最近一種新口服薄血藥,由於使用方便,且副作用較少,故日受醫學界重視。

心房顫動風險高

  曾經參與大規模心房顫動國際臨床研究的香港心臟專科學院前院長劉柱柏(上圖)醫生表示,心房顫動是極常見的心臟問題,病者中風風險比他人高七倍。由於患者心臟跳動節奏受干擾,而當心跳不規則或過快時,血液即會滯留上心室,可形成血塊並流向腦部,增加中風及心臟衰竭風險。研究發現由心房顫動引起的中風, 病情較其他成因致中風者嚴重。首次中風即約有兩成患者死亡及六成患者致殘;近半因心房顫動引致中風者,會於病發後一年內死亡。

舊藥限制大

  心房顫動患者須長期服食抗凝血藥物,令血凝結指數(INR)維持於2至3的水平,減低上心室內形成血塊及中風風險。過往半個世紀醫學界一直以維生素K 拮抗劑,如華法林(Warfarin)來減低血液凝固機會,但由於用藥後飲食限制大、須定時驗血檢討藥量,以及會增加出血風險,故一直不是理想的抗凝血藥物。

大型研究新發現

  最近一項由四十四個國家、逾一萬八千位心房顫動病人參與的國際研究指出,一種用於關節置換手術後,防止血塊形成的口服凝血酶抑制劑 Dabigatran Etexilate,比華法林能更有效及安全減低中風的風險。劉醫生補充:「研究發現服用Dabigatran Etexilate代替華法林,保持療效之餘,亦同時減低嚴重出血風險達兩成;或在同等風險下,加強預防中風能力逾三成。」

新舊比較

  抗凝血藥物種類 藥後限制 控制藥量 副作用
  華法林 華法林易與食物及其他藥物產生相互作用,較難維持穩定的INR水平。患者飲食或服用其他藥物的限制較大。 服藥者須定期驗血以微調服用劑量,在療效和副作用中尋找平衡。曾有研究指只有六成服藥者有理想療效。 如服用量過少,則INR少於2,患者中風風險將會增加;相反如藥量過多,當INR高於3.9,病人腦出血風險相應增加。

  Dabigatran Etexilate 藥效較為穩定,不易與其他食物及藥物產生化學反應。患者服用新藥後的限制大大減少。 針對性及選擇性地阻止凝血酶活動,達到抗凝血效果,故不需定期驗血,更易用藥之餘亦減少病人生活不便。 新藥保持與華法林近似療效的同時,減低出現嚴重出血等副作用的風險達兩成。

護心五大原則

  1. 控制情緒:激烈情緒的波動和壓力,可增加心血管負擔,長者尤應謹慎控制情緒。
  2. 適量運動:每星期三次半小時的運動,可以強化心臟和血管韌度,保持心臟活力。
  3. 戒絕煙酒:煙酒可使血管收縮令血壓上升,同時加快動脈硬化,增加血管栓塞風險。
  4. 少食油鹽:脂肪可淤積於血管,而鹽分則會令血壓上升,同樣可以增加中風機會。
  5. 定時量血壓:可有效監控血壓情況,若血壓持續偏高,應立即求醫服用降血壓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