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20 4 月, 2025
中風冠心病心事新知心肌梗塞

2009-08-13 新通波仔治冠心病勝搭橋 中風風險大減 一天可出院

(明報)2009年8月13日
【明報專訊】心臟病是香港第2位殺手,2007年死亡人數中,有16%死於心臟病;心臟病死亡個案中,患冠心病佔七成。最新國際研究發現傳統治療冠心病的冠狀動脈搭橋手術(簡稱搭橋),令病人中風機會較接受「藥物塗層支架」的「通波仔」手術病人高4倍。有心臟科醫生建議病人選擇風險較低的通波仔方法治療。

通波仔原名為「經皮冠狀腔內動脈形成術」,在港已沿用十多年,手術是以病人的大腿股溝動脈或手腕橈動脈,將導管送達到心臟的血管阻塞處擴張血管,置入金屬支架防止血管收窄。但支架不能減低血管內膽固醇等粥樣硬化物的形成,因此手術後仍有約三成機會復發。

支架含藥 抑膽固醇硬化

本港自2002年開始引入了「藥物塗層支架」的通波仔手術,方法與傳統通波仔手術一樣,只是在支架上塗上藥物。當支架植入病人的血管時,就會釋放藥物,能夠抗細胞增生,抑制膽固醇硬化物的增生,令復發率僅約一成。

今年2月一項國際臨床研究結果公布,接受傳統的搭橋手術的病者,較接受藥物塗層支架手術的病人中風機會高4倍。

心臟科專科醫生梁永雄表示 :「雖然研究同時指出接受通波仔手術後,病人需再接受手術的機會較搭橋手術高,但普遍病人都擔心有中風的危險,因而選擇通波仔手術。」

接受搭橋手術,病者需全身麻醉開胸。醫生還需令病者的心臟停止跳動,把血管移植至心臟,使心肌回復血流。由於是大型手術,病人需要住院一周以上,亦較大機會令傷口感染及產生併發症。通波仔則是微創手術,病人只需住院一天。

復發率較高 支架成本2萬

現時每年約有5500名病人在公立醫院接受通波仔手術;而在公立醫院利用藥物塗層支架的做通波仔手術,每個支架成本接近2萬元。

冠心病學名是「冠狀動脈性心臟病」,冠狀動脈負責把氧氣及養分輸送至心臟肌肉的血管,當冠狀動脈被脂肪積聚而收窄栓塞,影響心臟血流形成冠心病。患者出現3條血管閉塞,或負責供應血液予三分之二的心臟的左主幹變得狹窄,會有可能併發心肌梗塞,嚴重者更可能會猝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