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時炸彈】心臟衰竭病人去年入院4次 易倦水腫是先兆
(2019年2月15日 壹週刊)
有誰料到自己下一刻會躺在病床上?患有心臟衰竭就猶如在身上裝著一個計時炸彈。現時五十多歲的張女士,於十歲(1970年)時因心臟受細菌感染而第一次入院,其後於2005年確診為心臟衰竭,去年更因此四度入院。
心臟科專科醫生董光達指,心臟衰竭是指心臟未能泵出身體所需的血液,心臟初時會自行發大,泵出更多的血。但最後心臟會因過度發大而變弱,泵血功能更沒有效率,最終不夠血液供應,令身體出現不同的病症。高齡人士、肥胖人士以及曾患有心臟病人皆為心臟衰竭的高危一族。
患有心臟衰竭的病人的身體會出現不同的先兆。董醫生表示,最常見是身體腫脹如手腫腳腫,或是肺積水導致氣喘。容易疲憊,走幾步路就無力亦是心臟衰竭的跡象。此外,天氣轉變更是另一個「隱形殺手」。根據中大研究,於一至二月入院的心臟衰竭病人,比夏天時高出75%。即使現時步入春季,但溫度或會因季候風而驟降,誘發心臟衰竭入院。
每次入院對病人來說都是一種壓力,不知何時出院,或擔心「有入無出」。不過,病人平日只要注意生活習慣,就可改善病情。董醫生提醒,病人在天氣轉變時要小心保暖,務必準時服藥,近年有增強心臟保護神經內分泌系統的新藥面世,再配以傳統藥物,可減低患者的病發機會。另外,患者亦要控制水分及鹽分的攝取量,以免影響身體排水功能而導致肺積水。
撰文:張錦榕
攝影:廖健昌
資料來源:壹週刊